最新目录

贾樟柯与李沧东导演的电影,透漏着他们的内心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的关注点 通过比较贾樟柯与李沧东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中一直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对家园的追寻。他们电影中的主角从故乡到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的关注点

通过比较贾樟柯与李沧东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中一直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对家园的追寻。他们电影中的主角从故乡到异乡,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家园。

围绕家园这一主题,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不断地寻找与失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存与死亡之间挣扎徘徊。同时,又有其不同的关注重点。

贾樟柯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底层人与边缘人,李沧东更多关注的是,韩国当代社会中的普通人与残障人;对于家园的失落,两人都发现了社会对人的异化作用。

贾樟柯更关注物质发展的异化作用,李沧东则更关注科技发展的异化作用;对于宣称可以提供给人类永恒心灵家园的宗教信仰,贾樟柯希望人们摆脱对宗教信仰的依赖,李沧东则希望人们走出宗教信仰的迷失。

两位导演的电影家园,其影像形式的表达有相同之处

除了对家园的共同关注,两人在家园主题的影像表达上,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对相同形式的意象的使用,对长镜头、景深镜头和有源声音的偏爱,甚或对演员表演的指导。

而在对这些相同电影元素的具体运用上,两人又各有特点:在长镜头的运用上,贾樟柯偏爱以长镜头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李沧东则偏爱以长镜头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贾樟柯偏爱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李沧东偏愛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有源声音的使用上,贾樟柯擅长使用复杂多样的声音和音乐元素,借此体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李沧东则擅长使用简洁的声音和音乐元素,借以表现人物的心境。

在演员的选择上,贾樟柯偏爱非职业演员,表现生活的真实状态,李沧东则偏爱演技派明星,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两人的电影在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上这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现象,皆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文化渊源。

两位导演,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相同

我们在梳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作历程中,更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的父亲都曾被历史错判,年少时家境贫寒,自幼热爱文学艺术,走上电影之路虽曲折却颇有建树。

再对比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虽然身处于不同国度,但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其现代化发展历程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位导演均见证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因此他们将关注重点都放在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困境与挣扎。

中韩两国共同的儒家文化之根,深植于两位导演的内心,他们的生命中又都“偶遇”了共同的精神导师和电影导师,因此他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珍视、对国家与人民的依恋都熔铸在了两人的电影之中。

两位导演虽处不同的国家,但都经历了各自国家的变动

两位导演出生于中韩两国不同的历史时期:贾樟柯6岁时,中国的“文革”结束,政治趋于稳定,他的成长主要在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人际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

李沧东出生时,距韩国建国仅6年,他亲历了韩国政治动荡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变迁,内心的痛苦是作品深层的关注焦点。

同时,贾樟柯于33岁掌镜,早期的影片内容有着青春的躁动与疑惑,而且以记录人的生活状态为主,李沧东于43岁掌镜,之前从事多年的文学创作,更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和对人物心境的刻画。

在他们最新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贾樟柯和李沧东电影中的主人公分别从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两方面回到了故乡,两位导演也从中暗示了一种精神家园的回归。

两位导演借助电影艺术,表达自己归家的愿望

可以说,贾樟柯与李沧东的电影从最初到现在,正是一条充满曲折与艰辛,同时又有着不灭的希望火种的归家之路。

在生活里,人们还会对家的价值视而不见,甚至心生厌恶;故乡也同样,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旦回到故乡,必然会使他感到失望,所以只能醉心于电影创作,来找到自己梦里的家乡。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zonghexinwen/2021/0321/690.html



上一篇:看3D电影要收眼镜费?约谈!
下一篇:吕星辰身穿黑色礼服裙简约飒爽 拍摄艺术大片灵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