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独立创新的姜文电影,将其自律与审美相融合,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同的导演反应着,中国电影不同的主流意识 电影从西方传入中国,自1905年开始,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宽松文化环境、政治环境

不同的导演反应着,中国电影不同的主流意识

电影从西方传入中国,自1905年开始,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宽松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竞争合力作用下得到了空前发展。

以第五代电影导演为代表的,一批批电影创作人以电影为媒介,凭借其所处特殊文化环境,与复杂深刻的生活经验,开始了蓬勃的艺术创作。由于特殊的时空背景,中国电影界导演,以时间维度和总体呈现的意识形态,为标准被划分成几代导演。

每一代导演分别反应着,当前中国电影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如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其群体特征和影片风格截然不同。前者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罕见地展现出统一的意识形态。且导演极其渴望探索民族意识形态、民族精神,渴望通过电影表达强烈的反思精神。

在他们的电影中,极具形式感、反思性,主观性和意寓性贯穿始终,是长久压抑后情感的一泻千里。而后者的视线从高导的意念世界,回落到社会日常生活中来,着眼现实生活,其影片中自然透露出对小人物、生活场景的关怀和思考。

独立创新的姜文电影,在主体意识崛起时是被忽略的

主体意识开始崛起,关注独立的个体,边缘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进入主流视线。而在这种以代划分的主流电影中,一种独立的新的电影创作路线被忽略了,那就是姜文电影。

如是,当姜文导演无法准确地,被当前存在的电影体制模式,囊括且准确定位时,说明他的电影创作,已经超出了这种既定的划分框架。从创作方式与思想表达上,他都迥异于以“代”划分的导演群体。他为数不多的电影却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姜文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电影创作人。他经历了从文革时期到变革时期的,中国文艺思潮转型,又接受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以丰富的阅历和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走出了一条不可复制的“个人电影”创作道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反应出,强烈的姜文色彩,反映出导演的主观思想。

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商品经济的现代性冲击下,作为导演,他坚持着电影创作中精英的、高导的艺术追求,面对“流行文化”与“大众”,在艺术自律与电影的“销售”中来回挣扎、摸索着前进。

事实上,他不是在当前中国电影文化环境下,唯一一名遭遇如此现实处境的导演。如何解决艺术自律与艺术需求的,理性转向这一“现代性”的内部矛盾,是当前范式下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问题,也是现代环境下所有艺术家难以逃脱的困境。

大众文化与艺术精英化的内在矛盾,只是现代转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根本原因。以电影为例,有人将中国电影遭遇到的,来自如好莱坞电影等世界范围艺术形态的冲击,归结为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影响。

姜文的电影就是,其自律性与审美现代性的相结合

这种结论无疑是从现代政治经济学出发,是对现象与直接原因的简单归纳,结论过于浅显。冲突表象的背后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从哲学上来看,从现代性的哲学范式出发,笔者认为,具有艺术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内在地会对自身的艺术创作提出自律要求。

这种要求促使艺术家走向,精神的高塔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具有灵魂深度,同时脱离于现实生活的,这就造成了思想深度与习惯于日常的,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而在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社会为普通人享受艺术作品,提供了大限度的可能,但思想的高度并非技术,所能辅助提升的,由此,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对象对艺术作品的差异欣赏。

而现代性下理性对一切的无差异性标注,为普通人争取了大的权力,使他们成为广泛的艺术对象,进而成了评判艺术标准的有力发言人。于是,当艺术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压过了艺术享受本身的需求,艺术创作就不再以自身的标准为合法依据,转而投向“他律”的怀抱。

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自律的艺术,已经不再成为真正的艺术了,这是一个恶性的导向。同时,笔者寻根溯源,认为问题的哲学根源在于“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张力对抗。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zonghexinwen/2021/0402/742.html



上一篇:这个外国导演拍摄了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电影,
下一篇:这些科幻电影,一遍可不够看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