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影艺术》编辑部征稿[10/30]
- · 《电影艺术》杂志社收稿[10/30]
- · 《电影艺术》杂志社刊物[10/30]
- · 《电影艺术》期刊栏目设[10/30]
- · 《电影艺术》数据库收录[10/30]
- · 《电影艺术》投稿方式[10/30]
中国电影已告别“大导演”时代,我们比任何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五一档,《悬崖之上》口碑一枝独秀,总票房逆袭《你的婚礼》,成为五一档的大赢家。 许多人高呼:70岁的张艺谋上演了王者归来。 但皮哥却有一些悲观: 《悬崖之上》这么成
今年五一档,《悬崖之上》口碑一枝独秀,总票房逆袭《你的婚礼》,成为五一档的大赢家。
许多人高呼:70岁的张艺谋上演了王者归来。
但皮哥却有一些悲观:
《悬崖之上》这么成功了,可最终票房可能也就10亿,放在五一档还挺耀眼,可放在全年来看,这个票房却似乎不太“拿得出手”——
截至目前今年票房最高的两部电影分别是,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54.1亿,陈思诚执导的《唐人街探案3》45.2亿,对比之下《悬崖之上》票房成绩差距巨大。
考虑到接下来还有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悬崖之上》很可能进不了年度前十。
一代新人,胜旧人?
回顾中国内地商业电影的发展,其实它开始于2000年,后经历了三个波折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导演时代
时间跨度:2000年—2010年
2000年之前,内地电影是没有商业片这个概念的,
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些第五代导演都在忙着拍艺术片,姜文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95年票房冠军之后也奔着艺术电影大师的路子去了。
这段时间,第五代导演井喷式爆发拍出了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中国的电影市场却日益萎缩。
到了1998年更是达到了冰点,要不是当年引进的《泰坦尼克号》大卖3.6亿,中国那年的电影总票房甚至超不过7亿。
但在2000年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中国内地真正进入商业片时代
中国内地商业片的发端有两个:
其一是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它以小博大,开辟了中国的贺岁片市场,冯小刚也从王朔的小跟班,成为了中国贺岁片之父。
之后他在拍摄《没完没了》时搭上了华谊这艘航母,凭借《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贺岁片一步步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其二是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这部群星荟萃的电影真正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时代。
虽然电影本身颇受争议,但大部分中国人是第一次通过《英雄》了解到“商业大片”这个概念的,张艺谋随后又通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这十年,冯小刚胜在稳定性,他几乎每年拍一部小成本的喜剧,稳定收割票房;
张艺谋胜在爆发力,他时隔几年拍一部电影,每次都是一枚重磅炸弹,成为当时最热的话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中国观众对于曾经的大导演特别严苛,对于新时代的导演却特别的宽容。
张艺谋等大导演曾经的艺术成就太高,观众对于后来他们拍的电影要求高到变态;新时代烂片无数太辣眼睛,现在的导演拍的电影只要过得去都票房爆炸。
张艺谋等大导演巅峰时期把艺术做到极致,因为时代却拍不出商业片神作;商业片时代青年导演更加的了解观众,但在艺术追求上远远落后。
最终形成一种现在的电影“故事能打动人”就能获得高票房,其它方面完全可以不讲究,观众也不要求;张艺谋等大导演坚持拍“正常”的商业片,质量却吊打市场同类电影的情况。
结果观众却大骂中国大导演不行了,过时了——
最后,一个成熟电影产业远不止《你好李焕英》的“讲了个好故事”,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和成熟的影视工业产业链,最终形成正循环。
比如成功商业大片带动剧本、美工、服装、道具、动作、特效、灯光等等各种各样的行业都有活干,都有钱赚。
这样电影产业链参与度高,中国电影产业才能彻底地强起来,并且最终形成强势的文化输出。
一部低成本喜剧片需要几个人参与?最终能形成什么样的文化输出呢?
国内自媒体人“马前卒”有一期讲过《你好李焕英》,标题是“站在时代史诗片的门槛”形容这部电影,内容举的同类美国电影是《回到未来》《阿甘正传》和《泰坦尼克号》等。
相信只要稍了解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些美国电影中的“电影工业”有多厉害,对于全世界类型片有多大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zonghexinwen/2021/051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