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不能这么搞电影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质上 , 这就是把导演“概念化”的选秀类综艺 。 导演真的可以和“练习生”一样来进行竞技吗? 随着曾赠拿下“年度价值导演”,4.0分的《导演请指教》终于结束。从结果来看,

本质上

这就是把导演“概念化”的选秀类综艺

导演真的可以和“练习生”一样来进行竞技吗?

随着曾赠拿下“年度价值导演”,4.0分的《导演请指教》终于结束。从结果来看,曾赠绝对配得上这一称号。曾赠虽然是一名新人导演,但此前也已经有过成熟的电影长片并且同文牧野、路阳、沙漠等人都属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扶持导演。

疫情后,对于新人导演来说的确面临着更严峻的产业生态。所以借助综艺的形式,让更多青年导演获得被大众关注的曝光机会并无坏处。然而开播前打出“年度导演扶持计划”的《导演请指教》,实际上是把导演“概念化”的选秀类综艺。

节目里基本上浓缩了电影产业的完整生态,然而从16位导演的阵容再到影评人同普通观众以及制片人的争锋相对,都处处充满了极大的争议。这种争议,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年度导演扶持计划”,更多的是一种舆论至上的噱头。

节目自第一期开始,就以“吵架”出圈,随后的导演发言、抄袭争议让不少人惊呼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电影行业会有那么多烂片。

虽然从最终突围的“人选”上尚且能够服众,但在整个节目的周期里实际上对电影却是一次“过曝式”的伤害。

1

吵架和评论不是一回事

凭借着吵架出圈。

整个节目在第一期就奠定了明确的基调:吵架。这个基调基本上伴随着节目的整个周期,而“吵架”并不是不可行,但吵架不是评论,这是两码事。

在《导演请指教》里,除了四位制片人,节目还邀请了专业影评人和大众评审以及李诚儒和后半程加入节目的冉高鸣、傅首尔等所谓的“意见领袖”。

节目就是希望浓缩一个完整的产业形态,电影行业里有什么节目里就也有什么。

但是一档以导演为核心的综艺要知道核心目的究竟是什么?某种程度上,节目浓缩一个电影产业的完整形态,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从而让节目外的普通“吃瓜”观众逐渐明白以及理解“电影”,起码是有自己评价电影的标准,这是在节目里建立评价体系最根本也是最紧缺的。

真实的电影生态里,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环境。

从早期的票房和口碑倒挂到现在,真实的电影生态基本上形成了“口碑驱动”,这种驱动并不完全是影评人和意见领袖所主宰的,是媒体渠道逐渐多元化所必然形成的趋势。

但是在节目里,硬生生将普通观众和专业影评人关在一个屋子里,那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吵架”,因为观众凭借本能感受短片做出最直观的判断和评价然后直面影评人的评价规则,中间缺乏了所谓的票房带动口碑的“发酵过程”,是一种硬碰硬的直接对抗。这放在任何一部电影或者市场上,都是会吵架大于评价。

但《导演请指教》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吵架”是被营造出来的。例如节目的初期,专业评审就将矛头指向制片人,然后将“你是要做王家卫还是王晶”抛给了一位青年导演。这种更多是人身攻击式的“评价”,需要在节目里浓缩吗?

另外专业影评人在节目里,某种程度上是观众和导演的“桥梁”。一方面是帮助导演“降维”,通过通俗的语言企图让观众理解电影艺术。另一方面是帮助观众“升维”,通过专业视角让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更深度。

一档长达三小时一期的综艺节目,观众必然是有选择性的“看”。而第一期就通过吵架出圈,那么所谓“吵架”就成为了节目的精华,导演和短片都是为吵架提供炮火的“工具”。而吵完架之后,节目外的普通观众并没有因为吵架对电影有理解,反而对影评人、导演、制片人和大众评审以及“意见领袖”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了更多的曲解。

2

原创才是电影的生命力

节目模式就完全的“本末倒置”。

节目在一个赛段,是让导演根据经典IP进行改编,这是最无法理解的一点。

首先,对于有过成熟电影长片制作经验的导演来说,在节目里首先要展现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的“独特性”,而对于没有经验的“跨界”导演来说,一上来就入手经典IP本身就注定会是灾难。

改编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来做支撑,而且所谓“经典IP”,即便是放在大银幕上都是败多胜少,更何况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作为新人导演的“起步”?

文章来源:《电影艺术》 网址: http://www.dyyszzs.cn/zonghexinwen/2022/0113/1355.html



上一篇: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特别放映活动在京举行,
下一篇:2021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85.2分,创7年来最高值

电影艺术投稿 | 电影艺术编辑部| 电影艺术版面费 | 电影艺术论文发表 | 电影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电影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